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蕲北山区的一位农民,上台讲话却赢得了全场掌声!

2016-10-17 蕲春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只要用最大的热情和能力去做事,注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和回报。
在蕲春精准扶贫的战场上,也有类似的故事在发生。
张塝镇横路村农民陈林华就抓住了精准扶贫的利好政策,依靠勤劳双手,发展大棚蔬菜,不仅实现了个人逐步摆脱贫困,还带领本村和周围的一些贫困户一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扶贫好政策  圆我脱贫梦


据陈林华介绍,他家共有五口人,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疾病缠身,多年一直瘫痪在床,仅靠爷爷务农艰难度日,家中一贫如洗。窘迫的家境,勉强让他上完初中,就辍学务农。

日子不好过,只得想办法。2015年春节刚过,当他正在纠结是留在家里照顾爷爷奶奶,还是选择外出务工谋生时,县里派驻到村的扶贫工作队来到他家中,宣讲精准扶贫政策,鼓励他种植蔬菜,摆脱贫困。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开始着手制定脱贫计划。背着行囊,带上干粮,到黄冈和武汉拜师学艺两个多月,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学成归来,他和村干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村里的支持。村里同意把现有大棚让他免费种植,有了收益后再补交租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先期的投入资金成为“拦路虎”。因为过去穷出了名,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敢借钱给他,万般无奈,他只得再找扶贫工作队。
不到十天,和他结对包保的工作队员就帮他申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贷款。“钱一拿到手,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心里久久无法平静。从那一刻起,我的信心更加坚定了!”陈林华回忆说。

他承包了村里50亩大棚。第一季种上了芹菜和黄瓜。头一次做这么大的事,他生怕有半点闪失,日夜泡在大棚里,时不时拿着尺子丈量黄瓜的长度,眼看菜苗一天一变,心里也有了盼头。
和身边许多创业者的故事一样,遇到波折非常正常,陈林华也没有例外。
5月间的昼夜温差大,由于大棚白天通风不及时,鲜嫩的菜苗烧死一大半,10万元投入顿时打了水漂,到手的希望瞬间灰飞烟灭。
当时,我连死的心都有,一下瘫坐在地上,抱头痛哭!”陈林华说。

一筹莫展之时,村干和扶贫工作队带着技术人员又来到他的大棚,把种子和化肥送到了田间地头,建议他赶快抢种反季节蔬菜,如果能赶上元旦春节前后出售,说不定可以打一个翻身仗。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他把50亩大棚全部种上薯尖。这一次,他吸取失败教训,白天到大棚劳动,晚上找书本自学种植技术。经过三个多月精心培育,薯尖日渐成熟。
为了找销路,他带着干粮和成熟薯尖,上县城,跑省城。饿了,干粮充饥,困了,席地而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林华种植的无公害薯尖受到黄石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们的亲睐,与他签订了固定购销合同,当季产的薯尖就销售一空,收入达到20多万。最后一盘算,全家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000元。
去年底,他主动向村里提交了脱贫申请。


如果你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
今年,他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主动向村里申请承包120亩大棚。正当干得风生水起之时,6月19日遭遇的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让蔬菜基地变成一片汪洋,情况惨不忍睹。
危难时刻,市县扶贫工作队又出现在他的眼前,张塝农商行也给他送来生产自救贷款。经过半个月在基地开展生产自救,基地生产很快又走上正轨。新鲜蔬菜一茬接一茬源源不断上市。


陈林华用两年时间改变了人生,他没有忘记身边还有许多像他过去一样的贫困户。
利用蔬菜基地需要大量用工的优势,他专门吸纳周围的一些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每天付工资60—80元。还主动对接本村和周边村20多个贫困户,帮助他们抱团发展种植大棚蔬菜脱贫,免费提供技术,包销成品蔬菜。
龙旦村60多岁的贫困户万加松逢人就说:“我这么大年纪,外出打工没人要,这两年沾他的光,一年还能挣1万多块钱呢!”

今天,他们站在了一起

今天,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在这个向贫困宣战的重要日子,陈林华和其他9位抗洪救灾、扶贫脱贫先进典型一起,站上了光荣的报告台!


蔡  宁
张塝镇镇长  

6月19日,张塝镇孙冲片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全镇受灾人口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我们把抗洪抢险、转移安置、灾后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落实,全镇干群齐心协力,经过120余天艰苦奋战,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

洪华良
国电蕲春公司  总经理

发生洪涝灾害的危急关头,在抢修救灾冲锋号声中,国电蕲春公司始终讲政治、顾大局,在组织上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在态度上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在行动上众志成城、冲锋在前,这既是我们防汛保电的主要做法,也是电力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

徐洪波
蕲春县消防大队党委书记、教导员

在一轮又一轮的特大暴雨、洪灾中,为营救遇险群众,挽救经济损失,蕲春县消防大队全体官兵不惧生死斗艰险,冒雨冲锋搏激流,以钢铁般的意志,以全心全意为民尽责的态度,屹立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张长生
向桥乡桥边村党支部书记

身为农村支部书记,在危难时刻就得挺身而出。由于多年患有糖尿病,抗洪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里,他5天时间都来不及吃药打针,家人流下了责备和痛心泪水。面对灾后重建,他紧紧依靠乡党委、政府支持,聚合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力量,全身心投入灾后重建各项任务之中。

董庆华
漕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身为一名乡镇干部,她认真落实省、市、县决战脱贫攻坚的部署,扎实推进漕河镇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不厌其烦地研学相关政策,把握精神实质,严守“四看”、“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真正做到了精准识别,不落一人。与此同时,她积极督导刘塝易地扶贫搬迁等几处集中安置点的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吕  鸿
赤东镇陈云村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县直单位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吕鸿经历过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他协助村“两委”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注重在村里发掘脱贫典型,通过典型引路,让后进跟着先进走,先进跟着典型走,逐步形成整体联动帮扶的良好机制。

陈志祥
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祥不忘初心,肩负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应有的社会责任。投资1200万元着手扩建一期生产厂区,增加十条手工蕲艾条生产线,与26户贫困户实现精准对接,探索出“三金一包”帮扶模式,安排7名贫困人员在企业上班,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安排19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每天最低报酬100元。通过流转贫困户的承包土地种植蕲艾,为11个贫困户每年户平增收1800元。吸纳10个贫困户成为合作社股东,每年参与收益分红。订单收购贫困户种植的艾叶。这些有效措施的落地,为县内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树立了榜样。

程江明
县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在精准扶贫“五个一批”部署中,县民政局承担着兜底扶贫重任。针对过去农村低保存在“以评为主”、“保人不保户”等现象,局党委认真反思和研究,明确提出,救助兜底与精准扶贫有机衔接,由过去“以评为主”向“以算为主、算评结合”转变,全面实施按标施保,按户保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陈林华
张塝镇横路村2组农民

两年前,他家在村里穷得出了名。在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参与大棚蔬菜种植,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他带领身边的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用自己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的实例,引导着身边的人。 

高锡文
漕河镇飞跃村党支部书记

产业扶贫是授之以渔的扶贫方式,是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和长远之计。作为农村支部书记,我将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飞跃村脱贫致富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油茶、蕲艾、畜牧和蔬菜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助推富民强村。

不忘初心  众志成城

县委书记赵少莲,县委副书记、县长詹才红及其他县“四大家”领导、乡镇办党委书记及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参加今天的报告会。

报告会上,赵少莲指出,在抗洪救灾这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中,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展示出的伟大的抗洪精神,是推进蕲春各项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就是“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快速行动”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共护家园”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连续作战、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的奉献精神。希望全县上下以抗洪救灾和脱贫攻坚典型为榜样,大力发扬“担当、团结、拼搏、奉献”的抗洪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坚定如期脱贫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赵少莲强调,今年全县有55个重点村要脱贫出列,有40323人要脱贫销号,有1831户4777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要交钥匙入住,硬任务要结硬账。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四大家”领导要率先垂范,迅速深入到联系的乡镇办、贫困村、贫困户实地开展走访、督办和调研,切实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赵少莲要求,当前虽然抗灾救灾取得了胜利,但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仍然艰巨,经济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弘扬抗洪精神,把在抗洪抢险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高昂斗志,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更好地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努力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更多推荐



综合来源:蕲春网

监制/ 大鸟 森林    编辑/李威

投稿邮箱/cnqichun@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